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網站

 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至

                    回到頂部
          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時代精品 > 獲獎圖書 > 詳情介紹

                    駝鈴與帆影——絲綢之路的故事

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徐魯

   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: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

                    ISBN:99787570704699

                    出版時間:2019年6月

                    全本定價:¥25.00

                    獲得獎項

                    作品簡介

                    內容簡介:

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作家走訪絲綢之路,以時間為經,以空間為緯,用詩意、童趣的語言為小讀者娓娓講述了發生在絲綢之路上彰顯和平、交流、理解、包容、合作、共贏等精神的小故事,巧妙融合了“中國夢”與“世界夢”,將厚重的題材變得富有趣味,從人文視角再現絲綢之路波瀾壯闊的發展史,突出中華民族對絲綢之路的影響,充分體現大國外交的風采,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,是積極響應“一帶一路”號召,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精品力作。本書入選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。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深度評論:


                    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悠悠歲月以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,在莽莽蒼蒼的大地畫卷上,描繪出了一幅幅云蒸霞蔚、變幻莫測的山河圖景。風雨晨昏,群山巍??;滄海橫流,江河滔滔。而當大地被河流分割和截斷了的時候,當道路被高山、峽谷和沙漠阻擋了時候,智慧的人類卻從來不會停下自己跋涉和探尋的腳步。于是,他們篳路藍縷、披荊斬棘,一條條新的道路,又伸展在人類的腳下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路是大地與大地之間的聯系,是河流與高山之間的紐帶,是人類和牛、馬、駱駝……一起去拓寬自己的生存空間時踩下的腳印,路也是所有的跋涉者揮手告別的地方,是一種文明與另一種文明互相傳播、交流、融合的途徑。有了路,人類的創造智慧、文明成果得以交流和傳播,人類從蒙昧、迷茫和黑暗的世紀,走向了覺醒、智慧和光明的世紀,從鉆木取火、結繩記事的遠古,走到了日新月異的現代高科技的今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或許,遠在數千年前,甚至在更為遙遠的歲月里,就有一條由無數行旅者踩出的蜿蜒的道路,曲曲折折地延伸在那片由雪山、峽谷、沙漠、戈壁、草原、沼澤構成的廣袤大地上了。遠古的明月照著這條路,關山萬里,霜冷長河,多少苦寒,又多少風沙,夾帶著孤獨的駝鈴聲,走向遠方,走向大漠深處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條古老的道路,就是舉世聞名的“絲綢之路”。但是在這條道路出現之后的漫長歲月里,它并沒有被冠以“絲綢之路”這個名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絲綢之路”,簡稱“絲路”,這個名詞最早出自德國旅行家、地理學家費迪南·馮·李?;舴遥?833—1905)在1877年出版的《中國:我的旅行成果》一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德國旅行家、地理學家費迪南·馮·李?;舴?/p>


                    1868年至1872年間(清同治七年至十一年),李?;舴乙恢痹谥袊蟮厣下眯?,足跡走遍了當時中國的13個省份,包括西北部青藏高原地區。他在《中國:我的旅行成果》的第一卷里,第一次把從中國通往歐洲的一條貿易之路,命名為“絲綢之路”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國古代絲綢之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李?;舴业拿吨袊何业穆眯谐晒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代絲綢之路指的是西漢時代(公元前202年—公元8年),由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而開辟出來的,以長安(今西安)為起點,經過甘肅、新疆地區通往中亞、西亞,并連接了地中海沿岸各國、一直到達意大利的羅馬的一條陸上貿易通道。只因為來往在這條路上的各國商人,販運的主要是中國出產的美麗的絲綢,所以,李?;舴倚蜗蟮胤Q之為“絲綢之路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,張騫所出使的“西域”這個名詞,又包括那些地方呢?

                    原來,從西漢時代開始,生活在中原的人們,都把玉門關(今甘肅敦煌縣西)、陽關(今甘肅敦煌西南)以西的,從地貌上看多半是沙漠、戈壁、草原、雪山的那片遼闊無際、人煙稀少的地區,統稱為“西域”。這個地理名詞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,一直到清代,人們仍然把中亞、西亞稱為西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張騫從西域返回中原之后,曾向漢武帝報告說,在西域,原本有大大小小一共36個王國。后來又分化出更多的部落小國,最多時達到了50多個。當然,慢慢地,隨著不斷的戰亂、無休無止的風沙吹襲、河流的改道,還有瘟疫等疾病的蔓延,等等天災人禍,這些小國都漸漸地消失了。有一些曾經十分繁盛的王國,例如樓蘭、龜茲、于闐、精絕等古國,也都神秘地、永遠地消失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方書籍中絲綢之旅的插圖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點,我在書中還會具體講到?,F在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的,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多條路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絲綢之路綿延經過的地域非常遼闊和寬廣,絲綢之路所穿越的歲月也十分漫長,所以,它的內涵在不斷地擴大:不再僅僅是一條絲綢、美玉、瓷器、茶葉、香料等等物品的貿易之路,還是一條國家間的外交往來、不同文化與文明的傳播與交流、宗教信仰與人類和平的弘揚與探尋之路。同時,出于水源供給、氣候適應、行走便利等方面的等需要,絲綢之路的路線,也在不斷地擴大和變化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大的方面講,絲綢之路分為“陸上絲綢之路”和“海上絲綢之路”兩條路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陸上絲綢之路”,也分成了“北方絲路”和“西南絲路”兩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北方絲路,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,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、西到羅馬的這條大通道。這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線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南絲路,是從今天的成都、宜賓一帶出發,越過岷江(以及岷江的支流大渡河)、金沙江、瀾滄江、怒江和橫斷山脈,進入古撣國(緬甸)、天竺(印度)、獅子國(斯里蘭卡)等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由張騫開辟的那條北方絲路,因為蜿蜒曲折,又十分漫長,所以,后人又把它分為東段、中段和西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中原的洛陽或長安出發,走到敦煌,這是“東段”。東段不算太長,也還比較好走,因為從敦煌再往西走,就要走出玉門關和陽關,進入新疆的沙漠戈壁地帶了。所以,唐代詩人王維在《送元二使安西》那首詩中這樣寫道:“渭城朝雨浥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西出陽關和玉門關之后,就開始“中段”的路程。中段里不僅看不見“故人”了,就是陌生人變得稀少了。古代的人們走著、走著,又走出了南道、中道、北道三條路線。南道是出陽關西行,沿著昆侖山北麓、塔克拉瑪干沙漠南沿行走;中道是出陽關之后,沿著天山南麓、塔克拉瑪干沙漠北沿西行;北道是沿著天山北麓,穿過準噶爾盆地西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再往前行走,就進入“西段”的路程。西段是指越過蔥嶺(帕米爾高原)西行一直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線路。沿途會經過大月氏(今中國的新疆地區和阿富汗東北一帶)、安息(今伊朗)、條氏(今阿拉伯半島),最后到達羅馬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公元前3世紀,至公元16世紀,陸上絲綢之路前后綿延了將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。漢代和唐代,是陸上絲綢之路最繁盛的時期。這種繁盛一直綿延到了16世紀的明代中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偉大的絲綢之路是一條連接著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大通道,從起點到終點,長達10000公里,南北寬達3000公里,堪稱人類經濟貿易史、文化交流史上最為恢弘、最為壯觀、也最為寶貴的“陸上大動脈”。2014年6月22日,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,由中國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的“絲綢之路: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”項目,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?!敖z綢之路: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”作為一項龐大的、跨國系列文化遺產,沿線包括中心城鎮、商貿城市、交通樞紐、宗教文化和關聯遺跡等五大類的寶貴遺跡共33處,申報遺產區總面積有42680公頃。僅僅在中國境內,就有22處考古遺址和古建筑遺跡?!笆澜邕z產委員會”評價說,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、交流和對話之路,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做出了杰出的貢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斯文·赫定中國行三部曲:《穿越亞洲》《穿越喜馬拉雅》《絲綢之路》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瑞典籍探險家斯文·赫定在撰寫的《絲綢之路》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:“中國人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之日,也就是這個古老的民族復興之時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瑞典探險家斯文·赫定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瑞典探險家斯文·赫定在新疆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隨著中國發起倡議和正在實施的“一帶一路”宏偉建設目標的推進,古老的絲綢之路,不再僅僅作為一項歷史遺產而存在,而是穿越了蒼茫和久遠的歲月,攜帶著它所凝聚兩兩千多年的人類文明之光蜿蜒而來,重新展開在我們的視野里。絲綢鋪出的大通道上,飄灑著文明與和平的花雨,也縮短了不同的國家、民族和文明之間的距離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    絲綢之路上的西方探險家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偉哉,絲綢之路;壯哉,絲綢之路;美哉,絲綢之路!

                    那么,古老而美麗的絲路故事,我們該從哪里講起呢?啊,讓我們就從美麗、柔軟的中國絲綢開始吧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(長篇紀實文學《駝鈴與帆影:絲綢之路的故事》,徐魯著,即將由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。)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
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徐 魯 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、詩人、散文家。1962年出生于山東膠東半島。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。系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,北京“冰心獎”評委會副主席。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選中國大陸、臺灣、香港地區的中小學語文教材。出版詩集《我們這個年紀的夢》《散步的小樹》,長篇小說《羅布泊的孩子》《再見,小恩》《少年行》,短篇小說集《少年識盡愁滋味》,童話集《小狐貍的書桌》《小松樹的歌》,散文集《蘆花如雪雁聲寒》《致未來的你——給男孩的十五封信》以及《24堂經典文學閱讀課》《徐魯溫暖童年系列》等作品集120余冊。作品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、國家圖書獎、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、冰心兒童圖書獎、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。作品被譯為英、德、法、韓、日等語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不詳  來源: 出版六家 



                    免責聲明:

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時代出版”或“來源:本站”的作品,版權均屬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者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時代出版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時代出版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推薦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花開有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作者:王潔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:安徽文藝出版社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門板上的夏天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作者:吳新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: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我和小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作者:黃春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版社: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

                  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午夜dj,18禁在线,天堂网手机在线视频,成年人视频在线